我国开展变革报社记者 崔立勇
到3月底,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总票房打破150亿元。分地域看,全国共有21个省份的票房超越3亿元,其间广东、江苏和山东的票房超越10亿元,广东更是贡献了16.74亿元。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恰恰是2024年区域经济总量全国前三,经济大省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根本盘的“压舱石”,也是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开展的引擎。2024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位省份的经济总量之和超越80万亿元,占全国的六成多。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它们常常以团体形象呈现,被称为经济大省。它们存在许多共性,也肩负着一起的任务。
例如,经济大省是新业态新动能构成开展的策源地。加速以科技立异引领新质生产力,做深做实科技立异和工业立异交融开展,大力开展新兴工业和未来工业,已成为经济大省的一起寻求。
激起民营经济生机,也是经济大省的一起着力点。浙江提出持续擦亮民营经济“金手刺”;江苏着重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决心和出资志愿;2025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作业日,广东省开展变革委宣告树立民营经济开展局,标志着具有1800多万户民营经济主体的广东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开展方面迈出坚实脚步。
扩展对外敞开也是经济大省整齐划一的动作。浙江、广东、福建等滨海省份自不必说,西部区域仅有的经济大省四川清晰推动深层次变革和高水平敞开,加速建造新时代变革敞开新高地。与四川同为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河南,也正在加速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敞开高地。本年5月1日起,《我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则立异施行保证方法》将正式施行。
虽然经济大省在许多方面十分相似,但地理位置、开展根底、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面对的局势与应战各不相同,在“挑大梁”上的发力点也各有千秋。
例如,实体经济及制作业是多个经济大省一起的“看家本领”,可是产品结构和优势截然不同——广东工业链十分丰富,手机、轿车、无人机、家电、服装、卫浴、灯具等工业会集,制作业的终端更多面向群众消费;江苏2024年制作业增加值占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越35%,位居全国榜首,钢铁、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工业占比相对较高;山东是全国仅有具有41个工业大类的传统工业大省,化工、机械、动力等工业根基深厚;河南2024年规划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8.1%,增速全国抢先,食物加工、配备制作、轿车、新材料等范畴正在发力;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数字化转型速度更快,规划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现已完成全掩盖。
因而,调查经济大省,不行混为一谈,既要看“大同”也要看“差异”。剖析优势和应战的时分,一省的状况无法照搬到别的一省。就应战而言,外向型特征明显的广东受国际环境改动的冲击最为直接,出口局势改动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浙江是部分中小企业面对成本上升和商场拓宽压力;江苏的烦恼在于南京和姑苏为何没有涌现出“六小龙”;山东则因传统工业占比高,新旧动能转化任务艰巨。
经济大省分隔看,并不意味着互相分裂,或许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清楚了各自的长项与短板,有利于深度融入区域开展战略,完成协同开展,携手“挑大梁”。
本年是成渝区域双城经济圈建造战略施行五周年。曩昔5年,川渝两地立异一体化开展体系机制,尽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开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两地工业协同不断深入,规划效应优势展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的省级新区,完成了商场准入异地同标、营业执照互办互发的川渝高竹新区2024年已成功签约严重项目63个、合同额269.68亿元。
2月20日,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17名干部到坐落上海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签到。他们跨过行政区划,一起成为长三角的“店小二”,持续啃体系机制立异的“硬骨头”,协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开展。
3月22~23日,河南省委书记和省长率团到山东调查对接作业。两个经济体量最大的北方省份经济互补性强、协同关联度高,此番“牵手”,有助于一起执行黄河流域生态维护和高质量开展严重国家战略,联手打造北方内地增加极,带领北方区域兴起。此举不只被视为豫鲁两个经济大省之间的双向奔赴,也被看作执行“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职责担任。事实上,豫鲁两省近年来在不少范畴的协同开展动作频频。2021年以来,两边先后两次序签定《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维护补偿协议》,首先树立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被誉为一次双赢的“对赌协议”。
经济开展需要多点开花,经济大省的体现关乎全国全局。作为体量巨大的经济大省,其向前开展需要更大的推动力。量体裁衣、铸造长板、发挥优势、独立自主是经济大省的职责地点,而携手发挥带动和支柱效果、一起服务国家战略亦是经济大省的应有之义。